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VoIP网络电话Widget在广告中的应用

JaxtrJanglTringMe等提供VoIP网络电话Widget的国外公司把目光更多投向社交性网络的时候,国内的VoIP网络电话公司似乎更关注广告市场……

用百度搜索一些商家时,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些搜索结果后面多出来一个“免费通话”,通过“点击通话”功能,就可以使用PC或手机同投放广告的厂商和卖家通话。这正是万维联讯的KooCall业务在百度上的应用。
  类似KooCall这样的技术实际上是作为一个中转站,把这部分消费者和所针对的商家联通起来,化主叫为被叫。这可以看作网络广告经历的第三波浪潮。

  网络广告从最初单纯的吸引眼球到点击计费模式,某种意义上已在向按行为付费迈出了一步,但仍然未能实现广告和内容的有效语义匹配,其广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层出不穷的“点击欺诈”事件更让这种模式蒙上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通过“通话”行为收费的模式应运而生:广告商在网站为厂家投放广告;消费者根据网页广告上提供的呼叫中心电话免费联系厂家;厂家再根据来电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广告费给广告商和网站。业界也称这种方式为按通话付费广告(Pay-Per-Call)或来电广告。

  “对于广告主来说,这种广告的卖点在于:它比点击付费广告更加精准、安全,成本更低。”万维联讯副总经理王飚相信这个模式可以引起网络营销产业的变革。

  化主叫为被叫

  乍看上去,这种模式和厂家的800以及400电话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这里的通话是由商家付费的。这种模式的实际意义就是将互联网强大的搜索能力和人际一对一的语音交流结合起来,给网络广告带来了新的方式。

  呼叫广告模式在国外不乏先行者,Ingenio、Google、eBay、MSN都推出类似的服务。1999年在旧金山成立的美国Ingenio公司,在2003年搜索引擎广告大行其道时,便正式推出了Pay-Per-Call服务。“我们发现对于小生意,尤其是那些目标客户在本地的广告主,比如水管工、房产经纪、律师、花店等,买关键字点击付费并不有效,因为不能准确达到它的客户。”美国Ingenio公司首席市场官Marc Barach说。“而如果能够让消费者主动打电话沟通,产生交易的机率就会提高很多。”

  在中国,从今年年初开始,陆续有蚂蚁互动、万维联讯等呼叫广告服务的国内公司浮出水面,目前国内至少有10多家类似公司,但这个市场仍然远未达到饱和。据普林斯顿的市场研究公司Kelsey预测,到2009年,“点击通话”广告业务,也就是呼叫广告业务在美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而按同比预测,中国呼叫广告市场届时也将达到14亿美元的规模,即人民币近110亿元,这也是呼叫经济在国内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的原因。

  谈及KooCall的创意,王飚说,“实际上不是我们发明创造了需求,整个需求是来自于消费者本身的电话使用行为发生的变化。现在联系人越来越多,每个人能记住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少”。他认为,“点击通话”这个词不是来自于互联网而是来自于手机。“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存有很多电话号码,呼叫时通过查找到名字发起呼叫。电脑的广泛应用诞生了一批与电脑为伍的消费者,于是我们把这种方式借鉴到互联网上,KooCall具有鲜明的媒体特性,是一个电话行为媒体,其特点就是有一批用户会用这种方式打电话,而且这批用户和其他互联网用户有区别,他们可能更喜欢通过电话来获得自己的服务”。KooCall就是用这种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电话所针对的更多是那些没有开通800和400服务电话的中小企业。据蚂蚁互动董事长高红冰介绍,教育培训、招商加盟、IT产品、医疗保健等领域企业已经率先试水,成为目前这一业务的重要客户。

  在点击欺诈和搜索引擎公司不断抬价的现状下,以呼叫通话作为衡量广告的效果,对于那些以销售为主要驱动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些呼叫广告服务商的剑锋直指web2.0,就是日益为业界所关注的中小企业网络广告的长尾市场

0 评论: